散裂中子源是目前世界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最重要的科学设施之一。它能产生比核反应堆强10~100倍的有效中子束流,将其射入被研究的样品,就可以测定物质的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据我的理解,实际上它是中子束流产源。
散裂中子源是目前世界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最重要的科学设施之一。它能产生比核反应堆强10~100倍的有效中子束流,将其射入被研究的样品,就可以测定物质的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据我的理解,实际上它是中子束流产源。
上列宗旨的话,你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在中子未被发现以前,人们对于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不完全清楚,发现中子之后,人们 才知道原子核是由中子与质子组成的。因此,中子的发现对认识原子核内部结构是一个转折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为原子能的利用开辟了道路,可以说中子敲开了人类进入原子能时代的大门。
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因发现用中子产生新的放射性元素和开展慢中子核反应的研究工作,获得了193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费米用中子轰击了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并辨认了因此而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元素。费米和他的同事观察到:把中子源和被轰击的物体放在大量石蜡中,放射性会增加很多倍。水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费米用“慢中子”解释这一现象。他认为,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等,所以当快中子与静止的质子发生碰撞时,快中子损失能量变为“慢中子”,慢中子与重原子核的反应截面比快中子大得多。慢中子的发现为后来研究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和原子核反应堆的理论设计奠定了基础。
哈恩(Otto Hahn,1879-1968)和斯特拉斯曼(Fritz Strassmann,1902-l980)1938年进行了中子撞击铀的实验,发现了中子诱发铀裂变。
奥地利女物理学家梅特纳(Lise Meitner,1878-1968)和她的侄子弗瑞士(Otto Robert Frisch,1904-1979)认为: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提出的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玻尔设想原子核像一滴水,当外来的中子闯进这个“液滴”时,“液滴”会发生剧烈的震荡。它开始变成椭圆形,然后变成哑铃形,最后分裂为两半。不过,这个过程的速度快得惊人。
美国生物学家阿诺德对此也很感兴趣。他说,如果原子核就像一滴液滴,被中子击中以后分裂成为两个原子核,这种情形很像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繁殖时的分裂现象。
梅特纳和弗瑞士很受启发,他们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名词,来表示原子核被打破而分裂的现象,决定采用用细胞分裂的“分裂”(在英文中,原子核的“裂变”和细胞“分裂”,两个名词都叫fission。)这个名词,来表示原子分裂,把它称做“核裂变”,或“原子分裂”。
梅特纳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实验结果。她推想钡和其它元素就是由铀原子核的分裂而产生的。但当她把这类元素的原子量相加起来时,发现其和并不等于铀的原子量,而是小于铀的原子量。说明在核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梅特纳认为,这个质量亏损的数值正相当于反应所放出的能。她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算出了每个铀原子核裂变时会放出的能量。
弗瑞士用实验证实这种设想,他也用中子轰击铀,当中子击中铀核时,能观察到那异常巨大的能量几乎把测量仪表的指针逼到刻度盘以外。弗瑞士与梅特纳于1939年2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报告。
铀核分裂产生的这个能量,比相同质量的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大几百万倍以上。这种新形式的能量就是原子核裂变能,也称核能,或原子能。但当时,只注意到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忽略了释放中子的问题。稍后,哈恩、约里奥·居里及哈尔班等人又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在铀核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还放出两、三个中子来。
这发现十分惊人,如果说原子核数量足够多,重元素的体积和重量足够大的话,那么裂变放出的次级中子,还有可能引发临近的原子核进一步产生裂变,这个过程可以会不断地持续下去,这个过程称为链式反应。这意味着:极其微小的中子,将有能力释放沉睡在大自然界中几十亿年的物质巨人。这一发现,终于打破了卢瑟福等人认为开发利用原子能量的设想不可能的结论,裂变和链式反应,构成了核能利用的基础。
简介: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集生产、经营、科研于一体,以中药产品为主,拥有口服液、片剂、胶囊、输液、原料等多种剂型共100多种产品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河南省医药行业中名列前茅,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2001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认证,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同年被郑州市国税局评为“国税免检企业”,并获郑州市优秀企业称号,公司注册商标被河南省工商局评为“河南省着名商标”,被河南省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
公司证券代码:“600222”,股票简称:“太龙药业”。
公司于2007年7月在巩义市生态经济园区征地570亩开始建设以非PVC软袋生产线为主的输液生产基地,一期计划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成10条非PVC软袋输液以及一条高速玻璃瓶输液生产线,年产5.18亿瓶(袋),建成达产可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
公司在发展中十分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吸收、任用和培养,先后从省内外知名制药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盟公司,同时每年都注重引进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并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培养企业的后备人才。
面对眼前的机遇与挑战,太龙药业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熔铸坚韧,无往不克”的方针,努力开拓前进,争取更大的成绩。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 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梭路8号可座68路、72路、728路、31路、315路郑州美术馆下车向西约300米(金梭路与合欢街交叉口)
法定代表人:李景亮
成立日期:1998-08-31
注册资本:57388.6283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河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0000706786295N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制造业
公司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人员规模:1000-4999人
企业地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梭路8号
经营范围:药品的生产、销售(限公司及分支机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预包装食品的销售;药用植物的种植、销售(按国家有关规定);医疗器械的销售;卫生消毒用品的销售(不含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化妆品的销售;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国内涉及双黄连口服液生产的上市公司共有4家,分别是太龙药业(600222.SH)、哈药股份(600664.SH)、珍宝岛(603567.SH)及福森药业(1652.HK)。